什么是去应力退火
冷形变后的金属在低于再结晶温度加热,以去除内应力,但仍保留冷作硬化效果的热处理,称为去应力退火,也称低温退火。 在去应力退火中金属组织及性能的变化,相当于温度曲线图中的恢复阶段。在实际生产 中,去应力退火工艺的应用比上述定义广泛得多。热锻轧、铸造、各种冷变形加工、切 削或切割、焊接、热处理,甚至机器零部件装配后,在不改变组织状态,保留冷作、热作或表面硬化的条件下,对钢材或机器零部件进行较低温度的加热,以去除内应力,减小变形开裂倾向的工艺,都可称为去应力退火。
去应力退火
去应力退火的原理是什么
去应力退火并不能完全消除工件内部的残余应力,而只是大部分消除。要使残余应力彻底消除,需将工件加热至更高温度。在这种条件下,可能会带来其他组织变化,危及材料的使用性能。进行去应力退火时,金属在一定温度作用下通过内部局部塑性变形(当应力超过该温度下材料的屈服强度时)或局部的弛豫过程(当应力小于该温度下材料的屈服强度时)使残余应力松弛而达到消除的目的。在去应力退火时,工件一般缓慢加热至较低温度(灰口铸铁为500~550℃,钢为500~650℃,有色金属合金冲压件为再结晶开始温度以下),保持一段时间后,缓慢冷却,以防止产生新的残余应力。
在金属冶炼的过程中,去应力退火(回火)是被使用为广泛的退火方式。在进行了去应力退火之后,便可以降低金属品出现变形开裂的几率。河北玖铭量具制造有限公司